現代社會面面觀, 私密研究純興趣

當拖延演化擺脫惡習標籤,變成正在適應的代名詞。停止專注於高生產力並享受生活?(上)

拖延並不沒表面那麼簡單。某些情況下,它阻礙了我們工作與人生進展,實際上在其他情況下它會激勵我們自己和讓我們動起這身懶骨頭行動。但是無休止的拖延你會感受到主管或誰想殺了你導致焦慮,這些通通與【反成功崇拜】有關。有時,如果不小心重大獎,在一個無能的領導者的監督下的工作,你反而需要拖延將所有事情留在以後的才得以發展。這陣子我看許多心理學書籍整理弄清楚存在什麼類型的拖延,如何處理它 — 以及如何如何利用拖延又爽又享受生活還能完成工作,懶,今天寫道到好了…

拖延萬萬種

若你是一個“慢性”拖延者,你也許有一下特徵:

❤你經常對自己說:【阿嗯~~~明天再做好了】?
❤總是在最後關鍵時刻才將工作、報告、論文、或決定重大決定?
❤不知不覺你在滑FB或IG或是看看17直播浪費時間嗎
❤常常在出門時才發現【啊!我有XXXXXX還沒做】
❤ 如果你對於該問題感到不確定性,當下常常拖延答覆
❤每天早上起床被腦中吵醒,急急忙忙關掉但又設定下一次鬧鐘時間
❤有正打起精神開始執行該做的工作或寫報告時,才發現截止日是昨天。
❤按照時間排程表做事反而會要了命或是覺得礙手礙腳
❤每天早上都超正能寫上今日計畫,晚上睡覺核對看到才想到【喔,我今天有計劃喔】

如果你有的話,甚至以上全重標,我很遺憾你可能沒救了…

不對,在現在呢,西方歐洲哲學思想論述漸漸轉到”一個人的感受”是最重要!

其實著些拖延動作,根據俄羅斯心理學家Мертвых душ的研究,如果拖延症已經嚴重影響你日常工作和生活,你也還是該改變,但是有個好消息:不用立即改變,而你是要拖延的更漂亮有技巧!

其實第一次翻閱這些論文書籍我想,這些是什麼鬼東西,但還真有其道理在。

拖延:對於一個決定或執行得動作心中一再排持推遲

儘管你知道下場會怎樣,但現代心理學將這種行為定義為”在執行計畫中刻意延遲”,拖延者非常清楚她的行為(或者懶散)不符合這個社會的期許。但救依舊無法自我,一想到那大跌的公文和需要用印的文件救讓那位女孩倒臥在床上哭泣。

每個人都拖延過,如我媽我姊說了5年要把倉庫整理騰出空間到了現在只有越來越滿趨勢,甚至許多名人都有拖延的習慣,只是為了形象不會講

既然我們人們理性都知道”我們現在該幹嘛”卻還在那邊不知道做什麼,奇妙的現象心理學家紛紛研究它。1993年,心理學家們勉強定義出生活或工作上有幾種拖延類型。

拖延的類型

家庭:推遲日常家務,如洗碗,買雜貨等;請看蠟筆小新的媽媽-美冴
學生:幾乎每個學生都有過,在考前才火速複習,甚至小學在老師收作業本時才瘋狂快速把那討厭的國語習字簿寫完,甚至出現平常不早點做,搞到半夜熬夜通宵頂著黑眼圈大家還會當你神的現象
拖延決策:包括小問題,比如今天上完大號要用左手擦屁股還是右手擦屁股對未來感到不確定敢很重: 不確定的情況下,特別不想做出決定,比如台灣房價高的奇琶,我們都很難決定現在是否要買,以及結婚這檔事。這人就是熱愛拖延:“擱置”填滿生命就是他來生任務

再來經過幾年的研究,以上被簡化成兩項:
【迴避決策】和【推遲任務】

因網路發展,隨之社群媒體網路諸如sapchat、IG、FB(上次竟然有學生跟我說這根本現在只有老人在用吧…時代變真快)

利用截止日力量其實是向未來的你借力量

然而在拖延過程中,我們並不是在那邊來回走動深思熟慮,通朝是感到焦慮,最後會在截止日前一晚通宵提夜燈瘋狂趕件,表面看起來效率可觀,但學者發現在這過程,前面的拖延的焦慮趕已經消耗了大量的內在資源。尤其當你決定開始挑燈夜暫時,淺意識有非常大的撕裂創傷甚至開始影響心理健康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因此一直維持這樣的工作模式,下一個工作來臨前也沒多少能量,它也不會給你能量,於是又是輪迴般的拖延推遲,久而久之近乎沒有截止日期,破碎的工作節奏越來越常見,世界上各地的自由工作者漸漸開始面臨這問題,而受僱勞動者雖有老闆盯你,但其實老闆或主管也不想管在拖延;然而處於拖延焦慮情緒下,相信大家也知道帶來許多負面反應:如焦慮,抑鬱,自卑感。研究人員注意到拖延對職業活動的負面影響:工作能力下降,質量下降,職業發展減緩。不斷惡化和身體狀況-愛好者推遲所有在隨後更容易患患 心血管,慢性疾病(哮喘,糖尿病等)。

此外,每種類型的拖延都會產生這種模型典型的明確問題。舉個例子,看看coursera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學生,每棠課的學生完成度救知道多慘烈。甚至到了近年,我們大家還出現了拖延上床,就是想多滑幾個網頁,就是想多滑幾個手機,就是想多看幾集小叮噹,來自於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可能與另一半或家人相處,因為想要”一點點自己的時間”而拖延上床。

不是因為我懶惰而拖延,是因為我們愛完美

其實有一部分的拖延者是完美主義者,事實上我也有這傾向,研究表明,在專業工作上拖延,其實潛意識裡這些完美主義者希望任何小事都是完美,不容許一點小瑕疵,像是對我而言每個案子都是個作品,我當然做很大力啊!故,人無休止地推遲了事情,主要是有一部分因為他們不確定是否他們是否能做出符合心中的水準而開始拖延。

拖延帶來幾種焦慮

除了完美主義,其他人格特質也會導致這種焦慮:

❤潛在的焦慮對決策的是否保險,對於人生選擇的道路和這整個世界是否安定不斷懷疑;
❤自我效能低落,因為長期處於焦慮趕導致不穩定性很重;心情不好就失蹤,電話不接,Line也不回。
❤自我管理不周,這裡與網路上講的自我管理不同。這裡以心理學角度是說明人缺乏對自身了解心理探索,故對自己的需求也都不了解,甚至對於看似你現在有這需求的理解也不足,因此無法將外部社會價值觀和與內部自我價值感來源等分開,這是華人社會常常忽略的,我們頂多說要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但怎麼聽?好像沒人說吼?

一些外部條件也起到負面作用:

❤對社會不滿,或工作受到懲罰;
❤案件截止日一般是由承包商所訂定,像是SOHO族們,但常常現實是客戶跑過來說很趕很急,今天下午五點跟你說,明天早上九點要。等等屢見不顯。
❤工作環境與升遷制度員工激勵制度;

拖延可以抵禦現行成功崇拜的壓力

想想大家都想衝出一頭天,但是鴻海郭台銘只有一個,在此下,追求成功與卓越變成資方要求勞方能夠瘋狂工作努力產出產值的手段,之前我曾寫過一篇【資本主義數位化,加班到死衰猶榮】,其實在數位時代效率越來越快下,科技發展沒有讓我們變得清閒,反而是事情變得更多,更忙,然而拖延有時成為勞方與資方抗議的一種手段。

研究人員以此角度推論出,認為拖延是一種適應性機制,允許一個人在永無止盡的拖延中盡量節省資源。這是由普遍宣傳的成功崇拜決定的。

從社交網絡的頁面,雜誌和電視屏幕的傳播我們每天都被告知:“比別人更好!比你自己更好!“人們的印像是,所有生命都是一場持續的競爭,沒有喘息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拖延成為一種緊急抑制,迫使一個人推遲業務和從事非生產性活動:觀看電影,吃美味或只是翻閱Facebook — 並恢復活動和必要休息之間的平衡。


此篇是近期個人研讀西文心理學的筆記,因為自己也有拖延症我也思考人大腦名知道我要幹嘛,卻身體好像與心智分開似感到好奇,現在才漸漸意會到,拖延其實富含很多層面意義,有機會多了解自己是為什麼而拖延吧!


然後這是竟然為了文章封面圖建了一隻雞的模型,雖然這與文章的關聯性匪夷所思,但既然建了都建了,有興趣可以至Sketchfab免費下載使用(?)


本篇同時發表於Medium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