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雞湯喝足超厭世

CPTSD的療癒之旅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 第四章 復原的跡象

有效的療癒工作會使情緒重現越來越少發生。透過足夠的練習,漸漸的,你會變得更擅於管理被誘發的狀態,這會使情緒重現較不常發生,程度較不嚴重,也較不難受。

另一個重要的復原跡象是,你的找碴鬼開始縮小,並且失去對你心理的控制。而隨著它的縮小,你那使用者友善的自我(ego)會有成長的空間,並發展出正念,去辨識出找碴鬼是否又佔領你了,而這會使你逐漸拒絕找碴鬼的完美主義和極端化,你將不再為了正常的小缺點而迫害自己。還有,你也比較不會執著地為了他人的失誤而失望。

復原的更進一步徵兆,是你越來越能夠放鬆,這會使你越來越不會在被誘發時過度反應,然後你能夠用健康、不自我毀滅的方式,來善用你的戰、逃、僵、討好本能反應。這表示,你只會在遇到真正的攻擊時開戰,只會在無能為力時逃開,只會在需要進入敏銳觀察時定住,只會在自我犧牲是合宜的時候討好。

減少過度反應的另一種解釋,是你在戰與討好的兩個極端中取得良好平衡。隨著越來越了解這點,你便可以在表達自己的需求及妥協於他人的需求之間健康地擺盪。另一個是在逃和僵兩個極端中得到平衡。這會發展出行動與存在之間的平衡、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左腦和右腦的平衡。第六章會再詳述平衡戰、逃、僵、討好的重要性。

深度的療癒也會顯現於你**越來越能在夠安全的陪伴中放鬆,然後你會越來越能在可信任的關係中表現出真誠與脆弱。**運氣好的話,你還能達到終極的結果,也就是你能獲得親密的、互相支持的關係,而且你們都能永遠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進階的療癒和放掉救贖幻想有關,那救贖幻想就是——你永遠不會再有情緒重現。放棄這個救贖幻想,是「進兩步、退一步」過程中的一個例子,我們往往必須和「自我的否認」辛苦角力,以漸漸接受一個不公平的現實——我們不會永遠沒有情緒重現。如果不接受這個現實,我們很難以自我憐憫、自我安撫和自我保護,去辨識情緒重現,並且快速地反應。

復原的階段

雖然我們常常同時進行許多層面的療癒,但復原在某種程度上是漸進的,它一開始是在認知層面接受心理教育和學習正念,藉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有CPTSD,而這個覺醒會使我們學習解構CPTSD所造成的各種人生破壞動態。

接著依然是在認知層面,但我們下一步是長期的縮小找碴鬼工作。有些倖存者必須在這方面下很多苦工,才能進展到情緒層面的工作,也就是如何有效地哀悼。

強烈地哀悼童年的失去,這階段可能會持續兩年。如果在哀悼中得到足夠的進步,倖存者會自然地進入到下一個復原階段,它包括透過哀悼在這世上失去的安全,從而化解掉恐懼。在這階段,我們也學會透過哀悼失去的自尊,來化解我們的惡性羞恥。

隨著越來越擅於運用這種深度的哀悼,我們就可以進一步處理創傷的核心議題——遺棄性憂鬱。這項工作涉及了透過身體工作,放下武裝,和放下對遺棄性憂鬱的生理反應。在第十二章會介紹這項身體工作。處理被遺棄的憂鬱,將使我們學會在憂鬱時憐憫並支持自己。

最後,就如我們會在第十三章中探討的,很多倖存者需要一些關係性的幫助,以達成複雜的任務,去解構舊痛苦所造成的防衛機制的各個層面。

以漸進復原培養耐心

如先前提到的,CPTSD的療癒是複雜的。有時候它複雜到令人絕望,以至於教人完全放棄,並且長時間卡在惰性中,這也是為什麼了解療癒是漸進的、是時進時退的,很重要。

通常要有效復原,同一時間的進展不宜超過兩個主題,操之過急往往會造成反效果。

身為「逃」的類型,我花了數年時間在適度的復原中,如工作狂般拚命試圖一下子改變一切。

在早期的療癒中,常常需要簡化我們的自我幫助。因此,如果你不確定如何進行,我建議你把(第九章)「縮小找碴鬼」當作是首要的功課。

等到找碴鬼縮小到你的頭腦有好一段時間是使用者友善的,想要幫助、照顧自己的衝動便會自然升起。

此時,你會更容易分辨自己究竟是用愛,還是嚴苛地在引領自己。如果發現你對自己很嚴苛,請試著卸下找碴鬼的武裝,並以仁慈對待自己——如對待受苦孩童的那種仁慈。

改善對自己的耐心,和處理內在找碴鬼同等重要。內在找碴鬼幾乎是無所不在,以至於無法在它每一次發作時挑戰它。如果每一次都要挑戰它,你可能會沒有時間做別的事了。

但是,如果我們漸進地練習縮小找碴鬼,便能更持續一致地脫離它的負面焦點,並轉換到更自我支持的觀點。然後,拯救自己脫離羞恥和自我仇恨,會變成新的正向習慣,而且這習慣會自己壯大。現在我仍有許多情緒重現,但我很少會讓有毒的找碴鬼發生作用。

我們都會試圖要把任何自助練習變成第二本能,其實當我們練習足夠了,自我幫助就會開始變成常識。精神與靈魂的真正本質是支持自己的,隨著我們與自己的精神與靈魂合拍,自我幫助就會變成「對的事」,並且漸漸地自己茁壯。

每當找碴鬼用全有全無的思考方式來批判我們的不完美時,勇於挑戰它可以大幅幫助我們療癒。「進步而非完美」是強而有力的口號,可帶領我們自助療癒。

隨著越來越復原,尤其是找碴鬼縮小了,想要幫助自己、照顧自己的慾望,就會變得更自然自發,而當我們以正念、愛、仁慈為自己做事時,尤其會如此。因此,我們可以為童年的自己而做,就是那個沒有錯卻被剝奪的孩子。我們做得到,因為我們相信每個小孩毫無例外地值得被愛、被照顧。

最後,如果你和以前的我一樣,對於自己的苦難沒有全面性的理解,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像是危險且失控地瞎忙。我花了十幾年嘗試各種方法,只覺得越來越徒勞無功和有缺陷。

幸好,我後來到達了一個看不見的臨界值,並理解我實際上已經大有長進,且已經在療癒地圖的拼圖中,得到好幾個拼塊,只需要把它們在地圖中整理一下,就能走得更長遠。所以,我設計了一個基礎計畫,它幫助了我自己、我的案主,以及我的網站造訪者,可以更理解自己的苦難,並知道如何有效地減輕它。

我同時也希望這本書所製作的地圖,能減輕你的痛苦。

求生之於茁壯

復原涉及了學習處理不可預見的內在情緒改變。

也許這部分的終極次元,是我所說的「求生←→茁壯」連續光譜。

在進入療癒之前,我們可能覺得人生只不過是奮力存活而已。然而,當療癒的進展足夠時,便會開始有些體驗,感覺像是我們正在茁壯。

一開始可能感覺像是樂觀、有希望,以及確定我們的確在復原中。

然後,低潮無可避免地出現,因為療癒從來就不是一直前進的過程。喔,這多麼不公平啊!我們又回到了幾乎難以存活的感覺,更糟的是,我們還忘了曾從求生中暫停下來。再來,一個情緒重現,我們就極端化地回到光譜中的求生端,受困於焦慮和麻木的混雜遺棄感中。

在求生模式中,即使是最小、正常容易的事,都能使我們覺得痛苦地困難,就像童年時那般,什麼都覺得很難。如果情緒重現特別強烈,桑納托斯(Thanatos,希臘神話中的死神之名)還可能會來敲你的門。桑納托斯是佛洛伊德所說的死之慾,在情緒重現中,它和第一章所提到的自殺意念有關。

我必須再說一次,這種感受狀態是童年最糟糕時光的情緒重現,那時我們生存的意志受到相當大影響。但隨著改進正念,我們可以辨認出自殺意念代表著情緒重現,並開始用第八章的管理步驟來拯救我們自己。

隨著漸漸復原,即使回到求生模式,也不會再那麼使我們處在光譜極端的徹底絕望中。但是,求生模式仍然會使我們覺得很糟糕,尤其當它具有高度焦慮或使人癱瘓的憂鬱時。

當情緒重現管理效果不佳時,處在求生模式中尤其令人痛苦,而且覺得人生就是一場掙扎,這感覺可以持續數天,甚至數週。這種情況下,情緒重現往往會發展成退化。

我相信,**退化有時是心理在呼叫我們重視重要的發展停滯。在這種狀況下,在長時間的痛苦中,我們需要學會堅定的自我接納,並且需要發展出絕不退讓的自我保護。**這種防衛自己不受不公平待遇的熱切意願,是一種基本天性,需要漸漸強壯起來,才能使我們反抗內在找碴鬼的攻擊。

此外,透過使用第十三章的正念技巧,練習並建立持久的自我憐憫,便可以培養度過求生模式的能力。還有,如果療癒足夠到擁有一個安全的盟友,便可以徵求他的支持,幫助我們在口頭上抒發困在求生模式的痛苦。

這種時刻,我們很可能受到強烈的誘惑,想要回到過去不是很好的自我撫慰方式。根據4F類型的不同,這常會造成過度飲食、物質濫用、工作狂、過度睡眠,或是不當的性生活。

有時候,我們被誘發而自行藥療,因為我們拚命地想要把自己維持在光譜上茁壯的那一端,即使我們在現實中已經做不到了,但拚命地試圖茁壯,是難以抗拒的衝動。

然而,隨著療癒和正念的增加,我們會開始注意到,這種自我藥療意味著處於求生的情緒重現,我們不再真誠地想待在光譜上茁壯的那一端。因此,透過進一步的退化,透過自我藥療,而不自然地想延長偏好的體驗,於是我們加倍地退化。這時,對我們最好的方式,是再次試著練習自我接納,再次承諾要當自己的支持者,無論我們在光譜的哪裡。

值得再提的是,所有的人類都會受到存在性的挑戰:應對茁壯變成求生所產生的失望。然而,只是倖存者處理這種改變的困難度會更高,因為被遺棄在求生的那一端實在太久了。可是隨著漸漸地復原,當困於求生模式時,反而能夠更支持自己。

辨識復原跡象的困難

有些讀者可能是長期地耕耘著自己的療癒,卻錯誤且羞恥地覺得自己沒有任何進步。這是因為CPTSD常帶有全有全無的思考方式,所以在早期療癒階段的倖存者,常常沒有注意或不認同自己的進步。

如果不留意自己在療癒中的進步,我們就非常容易放棄。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可能經常使我們不承認或不重視實際上的成就。因此,在早期療癒階段,常見倖存者以完美主義的角度去否定未達滿分的進步。

以下是我常見療癒中的倖存者漸漸進步的跡象,但他們自己卻不留意且不認同的狀況:

  1. 4F反應較不強烈。
  2. 較能抗拒找碴鬼。
  3. 對於情緒重現或內在找碴鬼的攻擊,更能善用正念來應對。
  4. 覺得自己夠好的時間增加了。
  5. 在滿足第二章所列的停滯發展有所進步。
  6. 較少過度反應,或較少自我藥療。
  7. 與他人有夠好的關係經驗增加了。
  8. 情緒重現的痛苦與強度減低了。

關於上列的第三點,要注意的重點是,即使正念沒有立即停止情緒重現或找碴鬼的攻擊,光是能夠意識到並辨識CPTSD的現象,就已經比盲目迷失於其中更進步了。此外,持續地辨識,能使我們更容易採取有效的進步做為,並使我們更能記得如何使用第八章所列的情緒重現管理技巧。

另外,也很重要的是,我們要注意到情緒重現的強度已漸漸減低,像是焦慮、羞恥與憂鬱。社交焦慮會漸漸減少,光譜上的恐慌也將退縮,以致較能容忍社交上的不舒服,甚至感受到一段時間的社交自在。憂鬱也會漸漸消失,從光譜上使人癱瘓的絕望,到無法感到快樂,再到倦怠、缺乏動力的平靜。當然了,這兩種歷程通常會是搖擺的,時進時退的。

撰寫至此,我感到一些過往的悲哀,有數十年時間,我用不是好就是壞的全有全無方式,論斷我的情緒,如果覺得不太好,我就覺得一切都很糟。既然感覺很棒是大部分人少數時間才會有的感覺,所以「感覺很糟」就不必要地主導了我的體驗。事實上,輕微不悅的感受,透過羞恥的汙染、全有全無的思考,通常很快地就能使我感到很糟糕。

我很感恩那改變我一生的領悟,引領我放棄過往熱切期望的「歡慶」,取而代之的是「平靜」。

只要發生新的情緒重現,無論它比起以前來有多輕微,內在找碴鬼的思考歷程仍會駁斥進步的跡象。每次只要再感覺到羞恥、恐懼或憂鬱,找碴鬼都會將之解讀為,這是一切都沒有改變的證據,即使不被誘發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多了。

找碴鬼非黑即白的評估是這樣的:「我不是被治癒了,就是我仍有無可救藥的缺陷。」一旦你認同找碴鬼宣告的缺陷,你就會向下沉淪至情緒重現的大發作,再次被困於毒性羞恥的冰層中,凍結於CPTSD無助與無望的緊箍咒裡。

接受療癒是一輩子的事

這個提議(也是事實)是極難被接受的:療癒沒有終點。

雖然我們可以期待情緒重現會隨著時間大幅減少,但要放下「永遠不會再有情緒重現」的救贖幻想,是令人極度難以接受,有時候甚至是不可能接受的。

但是,如果不放掉這個救贖幻想,我們就極可能在每次情緒重現發作時,就責難自己。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復原之路本來就是一個偶爾會發生退步的過程。

大部分在療癒中的人,不幸地常會有這種主觀感受,亦即這暫時性的退步感覺像水泥般永恆,尤其因為情緒重現時那沒完沒了的感覺,會使得這種主觀感受更加強烈。情緒重現時,我們會退化到童年的心智,無法想像未來會有不同於現在持續著的遺棄感。

那要如何接受「我們糟糕的童年造成了一些永久性傷害」的事實呢?對我有幫助的是,我把我的CPTSD當作像是糖尿病一樣,一種必須終身控制的慢性病。這自然是一種讓人感到討厭的壞消息,但好消息是,就像糖尿病一樣,隨著我們變得更擅於管理情緒重現,CPTSD會越來越不擾人。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進化至活出更豐盛且有回報的人生。

還有更好的消息,就是如果CPTSD管理得好,會帶給我們禮物,它將伴隨著黑暗中的一絲曙光而來,這是沒受過這麼大創傷的人無法得到的,我們在本章尾聲時會說明。

有療癒意義的情緒重現和生長痛

療癒童年創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自我表達的復原需要大量的練習。做自己可能很嚇人,並且會引發情緒重現,只因為在失能的家庭中,健康地表達自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一開始練習時,用父母不允許的方式表達自己,通常會引發強烈的情緒重現,這可能會使你忘記,這個練習能漸漸減少你因為一直隱形而產生的長期痛苦。

我們可以把這種狀況想成是有療癒意義的情緒重現,用以鼓勵自己面對這些生長痛。然後,我們可以選擇度過這些情緒重現,以停止羈絆我們的過去,重獲被父母剝奪的基本人權,並最終擁有我們應得的自由。

我們也可以把表達自己和牙痛看牙相比擬,以支撐我們挺過這些必要的情緒重現,因為如果我們不接受牙醫治療的劇痛,就得一直忍受慢性的牙痛呀!所以,如果我們不表達自己,沉默所帶來的孤寂就會永遠監禁我們。

療癒極痛苦的童年相當不容易,因為可想而知,我們都想要避免更多的痛苦。我們甚至可能相信,需要冒著情緒重現的風險,來練習表達自己,而面對沉默,就可以輕易避免誘發狀況,因此我們有時忍不住會放棄,並保持噤聲。

然而,**如果要復原我們真正的聲音,有時候是必須拿出勇氣來的。**我認為,勇氣是透過恐懼來定義的,它是即使害怕也要做對的事,做不害怕的事情算不上勇敢。

第十一章所介紹的憤怒工作可以大幅地幫助你。透過夠強的意圖,一開始你可以偶爾透過「感到害怕但還是要做」的方式帶出勇氣。你可以輕輕敦促自己這麼做,把內在小孩從一直被忽視的孤獨中拯救出來。

還有,當我們擁抱這個練習後,會學到一件事,即恐懼並不一定會使人失去能力。我們可以害怕又同時有力地行動,我們可以拒絕不表達自己、拒絕沒有表達空間、拒絕不表達自己的好惡,並拒絕從不說「不」與從不建立界線。

有足夠練習的話,療癒性的情緒重現不只會消失,而且會被健康的自豪所取代,因為我們是如此勇敢地為自己而戰,我們會越來越得到在這世界上的安全歸屬感。

了解這一點,對我們的深度療癒相當重要:感到恐懼、羞恥、罪惡,有時是我們說對了或做對了的反應。那是情緒重現,來自我們過去試圖要求正常權利時卻受到創傷的經驗。

隨著療癒的進展,我們需要學會容忍這些感覺,其關鍵在於重新詮釋這些感覺中更深的意義。這通常來自於這樣的領悟:

「我現在覺得很害怕,但我現在已不像小時候那樣處於危險中。」

「我有罪惡感,不是因為我有罪,而是因為我小時候被嚇得為了表達自己的意見、需求和好惡,而感到罪惡。」

「我覺得羞恥,是因為我的父母對於我做自己充滿了憎惡。我堅決地對這些惡性父母的詛咒說:不!並且很自豪且正確地看穿他們是怎麼試圖謀殺我的靈魂。我憎惡地把他們的羞恥還回去——那種憎惡,是任何健康的成人看見父母以輕蔑霸凌孩子時的感覺,或是看見父母無情地忽視受苦中的孩子的感覺。」

最佳壓力

從童年創傷中持續成長並進化掙脫,這樣的追求,有時候在我記起一位詩人所說的話時,會比較好接受:「他不是忙著出生,就是忙著死亡。」事實上,近期的一些神經科學研究表示,我們的生活中真的需要少量的壓力,這種壓力稱為「最佳壓力」(optimal stress)。

最佳壓力是平衡、適度的壓力,而且有必要與維持大腦健康相關的新神經元與神經元連接。研究顯示,過度的壓力會產生損傷腦部神經元的生化狀況,太少的壓力也會導致神經元的萎縮和死亡,並缺乏能取代舊神經元的新神經元,這就是為什麼終身學習被廣為認同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必要做法。

我認為,終身療癒是終身學習的一種提升。我相信,當我們去做那些能療癒發展停滯的行為時,就是常常在接受最佳壓力,閱讀自助書籍、參加自我成長工作坊、透過寫日誌來處理深度的自我發現,或是努力地在心理治療時,或在發展中的關係裡,展現脆弱和真誠,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例子。

此外,小小的情緒重現有時候也可以是最佳壓力,我確實知道有一些長期療癒的人似乎一直在進化,並且在老年時變得更精明。

黑暗中的曙光

我們生活在一個情緒貧乏的文化中,但那些堅持長期療癒的人,常常獲得比一般人更好的情緒智力。這其實有些矛盾,因為童年創傷的倖存者比起一般人,遭受了更嚴重的情緒傷害。

然而,這黑暗中的曙光是,我們很多人必須有意識地處理苦難,因為我們的傷是那麼嚴重。那些認真接受療癒的人,不只顯著地修復了他們的情緒傷害,還從一般大眾的情緒貧乏中升級。我的一位案主說,這變得「比『正常人』的情緒智力好上太多」。

也許情緒智力的進步,最大的收穫是,有更好的能力去建立更深的親密關係。情緒智力是關係智力的基本成分,而一般人常常失去關係智力。

如前所說,當兩個人能無話不談時,親密感便會大幅提升,尤其當他們超越完全的情感溝通禁忌時。因此,當我們互相顯現完全的自己時——自信或害怕、愛或孤立、驕傲或尷尬,就會自然地增加愛、欣賞與感恩的感受。

當彼此創造了如此真誠且支持的關係,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啊!我見過許多最親密的關係,即存在於兩個努力從成長經驗中解放自己的人當中。

未經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

療癒所帶來的更多光明,包括獲得更豐富的內在生命。

內省的過程對於有效的療癒非常重要,而且可以使倖存者的心靈更有深度、更豐富。持續以正念探索全方位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體會蘇格拉底所說的:「未經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

如果倖存者選擇走那條內省、較少人走的路,他會漸漸從強迫性、無意識的忠誠中解脫出來,那是在小時易受影響的年紀時,被灌輸關於家庭、宗教、社會價值的無用忠誠。

復原中的人這時可以選擇自己的價值,並拒絕對自己不是最有利的價值。他會發展出更深、更紮實的自我尊重——不盲從、不跟流行。用心理學的說法,就是變得夠自由、夠勇敢,能夠個體化,並且更能夠發展自己的完全潛力。

用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的話說,倖存者將學著「跟隨自己的福氣」。他能更自由地追求自然吸引自己的活動與興趣;他會發展出自己的風格,甚至可能大膽地不照主流時尚標準地打扮自己;他可能把這種自由延伸到家中的裝飾。我看過許多倖存者發現了自己的美感,並且整體來說,更能欣賞美,相較於我那些「正常的」運動夥伴幾乎沒什麼裝飾的家,好似他們太害怕那些裝飾品不夠酷,而不敢放上來。

隨著倖存者重獲自由選擇權,他會更願意嘗試新的事物——那些主流社會可能認為不酷,甚至是禁忌的健康事物。這裡是一些我認為有益療癒和每日健康生活的例子:自發性的單純、改善飲食、冥想、另類醫學1、廣泛的慈悲心、環境主義、更深度的情感溝通,以及更廣泛使用的哀悼歷程。

在療癒之路追求長期發展的倖存者,通常會比一般人成就更大的全面性進化。許多沒有創傷經驗的人通常在結束正規學習後(無論是高中或是大學),往往就停止了持續學習。

內省性的發展也使療癒中的人在做重要人生決定時,能更透徹、更有智慧,它也會改善這個人日常的本能選擇,像是遇到危險時究竟要戰、逃、僵,或是討好。

最後,另一道曙光,通常發生在療癒階段的晚期,就是用最健康且最不重複受創的方式面對正常的痛苦。

我所說的「正常的痛苦」,是指每個人都會偶爾經歷的復發性、存在性痛苦,這種痛苦通常發生於失落、疾病、財務困難、時間壓力……等情況。這種造成痛苦的時刻會引起一些情緒反應,像是憤怒、悲傷、恐懼、憂鬱。一般人若沒有學到如何用言語抒發和代謝他們這樣的感受,這會使得他們被過久地卡在痛苦的情緒中,尤其是憂鬱。

「別擔心,要開心」的情緒霸業

復原中的倖存者能夠得到更好的情緒智力,原因之一是,他們後來看透了主流媒體總是在灌輸人們應該要開心。

然而,一般大眾和自己的全面情緒經驗越來越解離,他們焦慮地努力為自己的情緒打氣。許多「正常人」努力地追求快樂,猶如愛國義務一樣,但漸漸地,他們會採用社會允許的「癮」來達成這個目標。於是,亂吃零食、亂花錢、自我藥療、掛在網路上……似乎是越來越普遍的廣泛癮頭。

有一種特別猖獗且不健康的情緒改變行為,就是色情成癮。對色情影像成癮,會對許多受苦惱的男性造成糟糕的意識窄化,並常會摧毀他們真正親密關係的能力,但悲劇性地,色情越來越被正常化,即使是在許多心理學的圈子中也一樣。

隨著情緒智力越來越好,我們就可以把自己從引起歇斯底里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也就是讓自己一直充滿著喜悅的壓力。

請不要把我說的解讀成「反喜悅的頌歌」。擁有自然合理的笑聲和感覺很好,是一種恩賜,但我也相信,抗拒越來越龐大的情緒霸業——要求我們成為喜悅之泉,也是一種恩賜。我們每天都在遭受廣告訊息的攻擊,受充滿罐頭笑聲的電視節目攻擊,以及如果我們沒有一直開開心心地充滿如迪士尼樂園般的狂熱狂喜,新世紀(臺灣亦稱「身心靈領域」)的啟迪大師們就會羞辱我們,使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

數十年來,必須要一直保持正面情緒的壓力,對我來說足以引發強大的羞恥感,同時我也必須很難過地說,已看到越來越多的案主與朋友因為不夠快樂,而受自我輕蔑所苦。

再說一次,我不是在否定喜樂,但如果喜樂不是真誠的,它會是難堪的悲傷,而且有時候會造成孤立。最壞的情況是,愛控制人的自戀狂可以情緒勒索我們,使我們加入他去虛假地製造喜樂。同樣痛苦的是,我們關係依賴者強迫自己用笑來掩蓋恐懼或羞恥。

但是,這不是說真誠的喜樂不能有渲染力。有感染性的喜樂是被正向地誘發去同感,並分享他人的真誠欣喜(要體會這種經驗,你可以上Youtube搜尋「四胞胎的笑聲」〔Quadruplets Laughing〕)。

在我的經驗中,受到良好養育的孩子,生命中似乎較常有真誠的喜樂。我不認為喜樂是成人生活中的主要情緒,除非是透過藥物或酒精誘發。另一方面,隨著倖存者在療癒中努力增加自己在這世上的安全感,他的喜樂可以越來越常出現。

我大量地見證,隨著情緒智力越來越好,我們對於喜樂的期待會變得更合理。這使我們能夠放掉不實際的復原目標,也就是「永遠的快樂」。在放掉這不實際的目標前,我們仍會因為自己不夠喜樂,而受到找碴鬼的輕蔑謾罵。我的一位案主最近變得有足夠正念可以看透,自己是怎麼為了不像啤酒廣告那樣歡喜而羞辱自己。

在這概論的最後,我必須要強調,就像生命中大多數的事物一樣,CPTSD也是有分程度的。CPTSD的光譜,從輕微的神經質到精神錯亂,從高功能到失能,都有可能。它的嚴重程度,可以從長時間沒有情緒重現,到大部分時間裡都在經歷恐怖的完全情緒重現。而它的範圍,也可以從更為茁壯的狀態,到幾乎殘廢的求生狀態。

復原的進展,顯現於情緒重現越來越好管理,並且越來越常對人生感到滿意。我的一位朋友曾經開玩笑說:「我復原了這麼多,我已經超越正常了,我讓正常人看起來像是他們才有CPTSD。」

我們即將結束概論,進入到下一章,在下一章節裡,將說明各種的童年創傷經驗如何造成CPTSD,我們也會了解言語虐待和情緒虐待是如何造成CPTSD,以及深層的情緒遺棄通常是CPTSD的核心。


發表迴響